贾平凹新作《暂坐》出炉,熬的是家楼下暂坐茶馆女老板海若的往事


为大家推荐这部《暂坐》,贾平凹2020年最新的长篇小说,描写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个人觉得值得一看。


贾平凹在西安永松路工作室的楼下,有一个茶庄,里面卖着全城最好的茶。茶馆的老板是一位离异单身的富婆,人长得漂亮,但从不施粉黛。她有十多个要好的闺蜜,她们经常在茶馆中聚会。贾平凹每天都来这里喝两次茶,很快就和她们熟了。这些姐妹们聚会,有时候也会邀请贾平凹一同参加。在聊天中,贾平凹知道了她们各自的故事,越发喜欢她们,同情她们。


后来茶庄不在了,贾平凹与她们也断了联系,心情有点失落,便拿起笔,写下了他的第18部长篇《暂坐》。



暂坐5.jpg

暂坐4.jpg



“暂坐”就是茶庄的名字,茶庄的老板名叫海若,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单身女人。她有十多个要好的闺蜜,她们都是这个城市里各个行业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有全市最大的红木家具店老板司一楠、私营医院的老板向其雨、拥有23间商铺的应丽后、做医疗器械生意的严念初......


这十多个女子,她们经济独立,个性鲜明,追求时尚,充满活力,但却都单身或离异。这群都市新女性,她们追求女性的解放,于是走出婚姻、走出家庭。她们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渴望活出自我,不受任何羁绊。但是生于红尘之中,就不可能摆脱烦恼。她们在物质上是富足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贫乏的。


就像贾平凹在《暂坐》后记中感慨到的,“女人是最会恋爱的,为什么她们都是不结婚或者离异后不再结婚?世上的事千变万化而感情是不会变的吗?还是别说我爱你,你爱我,咱们都只是饿了。”


写这本书,贾平凹已经年近七旬,他说,这可能是自己七十岁前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了。整整写了两年,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写得慢。贾平凹有两部小说写的是西京城的故事,一部是1993年出版的《废都》,另一部就是这本《暂坐》了。很多人认为他是乡土题材的作家,现在的小说,哪能非城即乡,新世纪以来,城乡都已经深深交织在一起,年轻的,有能力的人都去了城市,已经没有了纯粹的乡村了。


这部书,比起《废都》来说更为精彩,一是因为它没有《废都》的压抑沉沦,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二是这部小说目光对准的是年轻富有活力的都市女性这一群体,她们是每个城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但大部分人都无法靠近她们的生活。


贾平凹01.jpg


其实,贾平凹也写了许多城市题材的作品,比如《废都》《白夜》《土门》《高兴》,但都是写乡下人进城的故事,而《暂坐》中虽也有从乡下进城的人物,大多已经是完全的城市人,过的是真正的城市人的生活了。“我在城市生活了四十多年,应该写写熟悉的城。”在作家笔下,《暂坐》里的女人们看似光鲜,实则辛酸;热热闹闹簇伙,每个人却都孤独着。


贾平凹说,风吹风也累,花开花也疼。这群女子“在美丽着奋进着,同时在凋零着困顿着。这群人代表着城市的时尚,犹如道边的树,是美的风景,能标示风向,但大风来了会断枝折股,即便是微风,那叶子也在不停地摇晃翻动。”



贾平凹02.jpg



写作说到底都是在写自己,贾平凹说:“我曾说过‘天气就是天意’的话,还写过文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期间发生了很多荒唐的、不可思议的事。我就想,这是病毒的事吗?是人类的事,还是人类在非常时期的不正常?”


《暂坐》既反映了这个时代昂扬奋进的主流气象,也揭示了这个时代腐朽的“坏”的一面,尤其是贾平凹笔下被“双规”的领导,为当代文学塑造出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那个被“双规”的领导引发的一系列事情,连同所描写的雾霾,以及所有的市井现象,都成为那些女子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背景,因为那群女子只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从而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并探讨复杂的人性。


贾平凹认为,写作说到底都是在写自己。《暂坐》写的是作家熟悉的这座城。书中的那个茶庄,贾平凹十多年来差不多每日都去喝茶聊天,所写的庄主和她的一帮朋友也再熟悉不过了。


可以说,作家的视野、能量,对天地自然、对生命的理解等等,决定着作品的深浅和大小。“我的出生和我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写作的民间视角,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