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剧院 | 多亏了他们人类文明一直传承

这两年对于西安人来说,幸运的是,当你需要文化艺术时,可以更具仪式感的前来陕西大剧院汲取,它会给你启迪或者宽慰或者力量,所谓「知音」,即使如此了吧。


西安剧院


为此,我们约访了几位「西安剧院人」,探究他们沉迷于文化艺术的秘密。他们从来没有利用其为自己服务,不是“look at me”,而是坚持把对文化艺术的理解,翻译成最好的形式,带给观众。



●芭蕾舞者丨李月萌



芭蕾舞者 丨李月萌


李月萌,1994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表演教育专业(芭蕾舞系),师从芭蕾舞大师刘世宁学习芭蕾,并跟随英国皇家舞蹈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陈婷老师学习英皇芭蕾体系,现作为一名芭蕾舞老师,于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教授英皇芭蕾体系。


芭蕾舞者 丨李月萌


李月萌从3岁开始接触舞蹈,芭蕾几乎贯穿了她24岁整个的生命。母亲最开始让她练舞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让从小身体羸弱的她可以通过跳舞来锻炼自己,却没想到,这样一坚持,就是20多年。


李月萌现在还记得,幼年时自己练舞时,母亲总是等在练功房外的身影,“我妈妈总是会在(跳舞)教室那等着我,可能在织毛衣,看书或者听歌,从小到大,包括到后来陪我高考艺考去兰州、去北京。


在李月萌高考艺考时,跳了一曲芭蕾《唐吉坷德》三幕中的《变奏》,是一个芭蕾女演员的独舞solo。这首舞曲欢快跳跃,她穿着红舞裙拿着黑扇子,在Flamenco式的明快节奏下,她需要昂头做出欢快的表情,李月萌却一边笑着,一边努力地把眼泪锁在眼眶里。


于是她成为了

上海同济大学舞蹈表演专业建系十年以来,

唯一一个作为普通高中毕业生顺利通过当时艺考的学生。


李月萌


当时上海同济大学舞蹈表演专业的芭蕾舞相关课程设置获得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支持,也是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唯一与国外大学所合作的项目专业,她所师从的老师同样是在国内芭蕾舞界中鼎鼎大名的刘世宁、陈婷等。


 第五系艺术


除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她其实也要面对老师更严格的要求,以及同样优秀、甚至比她更优秀的同学们。这是芭蕾舞这项艺术本身所自带的残酷,它用它的残酷甄选着一批又一批为此痴迷的人们,同时又用这种残酷呈现出最精彩绝伦的美。



●编曲裁缝丨仲伟 



编曲仲伟


仲伟,编曲师、录音室、吉他手;龙猫音乐制作创始人,曾为歌手王建房编曲《在人间》等作品。


6368651785621658221315910.jpg


编曲工作繁杂,仲伟把它比作是「给人声穿衣服」,“你要考虑帮他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比如一段吉他曲调可以给他做伴奏,或是一段钢琴曲也可以选择带有Rnb的风格来包装。” 其间要掌握的,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仲伟在过往的经历中总结出,年轻时一旦开始编曲就会持续熬夜,有时候写不出来东西非常煎熬,因为做编曲需要掌握节奏、和声、旋律、音色相关的知识,他就花很长时间去研究。


6368651782565486187053840.jpg


△仲伟与其他音乐人在一起


如今的他已经可以依凭着心性去做了,

尽管是带着戏虐的口吻解答道

是因为「年纪大了」。


这个心性是指,“过程一切如我所愿岂不是更好?没有如我所愿,我就调整尽量去做一些喜欢的咯。” 从前的仲伟,紧绷的要命,根源来自于他向内的压力。


 编曲仲伟


大抵只有他自己知道曾经多么渴求成为一名优秀的吉他手。但这当中包含了对生活的缺失,对内心平衡地探索,可是生活不能永远如愿,他才意识到,原来状态松弛的时候反而能做出好的作品。

2000年,仲伟有机会跟着张楚演出,再后来他帮王建房做专辑,当时条件艰苦,设备不好,只有一台电脑的情况下,他在几百元钱的音响下混了出来。

我们大抵会说艺术家总是追求精神上的纯粹和洁净,为此避世,其实不失为另外一种犹疑和矛盾,于仲伟而言,这些答案他还在寻找。



●交响乐者丨秦智峰 



6368651790164996749968745.jpg


秦智峰,西安交响乐团总监,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曾游学美国Yale university,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交响乐者  丨秦智峰


秦智峰任西安交响乐团总监,沿用国外合理经验,吸引国内外优秀指挥、乐手来参与乐团建设工作,坚持每年推出不同类型的公益普及音乐会,开展“周末市民音乐会”、“下午茶聊音乐”、“大型户外公演”,用讲解加演奏的形式,让数万人感受到城市与艺术的直接对话。


他从8岁开始学单簧管,家住在东边,在他的记忆中,那时二环外面还是一片荒野,每个周周三都要请假去往音乐学院上课,雷打不动。


交响乐者  丨秦智峰


△秦智峰与交响乐团排练中


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

他进入了青岛交响乐团。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至深的人,

是曾经新加坡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也是后来青岛交响乐团总监朱晖先生。


这位菲律宾华裔,身上还保持着海外华裔那种亲切却并不那么容易让人接近的优雅气度,秦智峰记得他身上那些微小的习惯,他记得他从未请过一天假、每天中午只喝一杯牛奶保持体力让自己不犯困、他在工作上的全神贯注。


同样谈到音乐时,他身上洋溢着一种真正的激情和专注。他说到了肖斯坦科维奇,这位前苏联的传奇作曲家,眼中闪耀着光芒,“他一辈子活在斯大林阴影下,但是大清洗时却没有被斯大林杀掉,“因为他把自己内心极度扭曲写出来,在那个强压下的年代,他当然也得写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但他能做到情绪符合,内部的东西不符合。


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坦科维奇


△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坦科维奇


其实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他甚至也放弃过,在几年前,他甚至完全放弃了交响乐和他所挚爱的这一切,问他为何又会回来,他回答得也是异常坦率的,“人总有comfort zone,总是会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


与其说熟悉,不如说是某一种召唤,他讲了一个小细节, “当时在蒙特利尔,非常冷,没有什么人,我常常会在晚上睡着睡着忽然坐起来,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



●小众文化推介者丨范凯



范凯


范凯,陕西大剧院X西安音乐厅品牌经理,微信公众号“啥啥啥的C-Side”主理人,曾任《Hit轻音乐》杂志主编、返场Eardrum联合创始人。


Hit轻音乐杂志


△Hit轻音乐杂志


推荐小众音乐16年,想象力驰骋到无垠的宇宙边缘,在自己的文字中为独立音乐如泉自涌般地书写,启蒙和影响了一大批欧美乐迷。《Hit 轻音乐》的最后一任主编,范凯,拥有的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观:「满足自己的内心,再去影响别人」。


2003年起在博客发表乐评,推荐欧美音乐,是他开始音乐评论的地方。时光倏忽10余年,从大学毕业写到《Hit轻音乐》杂志停刊,范凯一直在为欧美音乐「排列着可能性」。


6368651806307999429420348.jpg


△每次以媒体身份参加音乐节的证件都留着


唱片都有A-Side和B-Side,

范凯想做与众不同的C-Side,

于是就有了属于他和小众乐迷的阵地。


从杂志主编到网站创始人、从公众号主理人到品牌管理者……无论多少身份,范凯都能找到方法,得心应手。“通过美走向自由”,这句出自德国美学大师席勒的话,是大剧院X音乐厅一直以来的愿景,也是作为品牌负责人的范凯内心最真实的愿望。从演出到宣传、从设计到服务,如他所是,每一个细节,这支年轻的团队都在向极致靠近着。


陕西大剧院


△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已成西安市民每年期待的盛事


种种令人骄傲的成绩,是他开始在复盘这一切时,才得出的缘由:「我们希望各个领域、各个年龄的人群,都有机会接触和感受到舞台表演艺术的魅力。」演出场所这样做,才开始真正有了不一样的灵魂。


第五系艺术传媒


2019年是西安音乐厅的十周年生日,从筹备到建成,打磨生长历时十年。范凯感叹:“有许多观众都是从音乐厅开业起就来看演出,一直陪我们走过了这十年。

2009年的时候他可能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了;

2009年他们可能通过一场演出认识,现在已经结婚了⋯⋯”的确,观众在演出中找到自己和剧院之间的共鸣,这种共鸣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发酵和互动。


//////////


陕西大剧院


世界上有那么多语言文字,却也解答不了最简单的问题,但是因为「艺术」的共情,语言不同的人,也可以收获同样的安宁与情愫。

大剧院亦或是音乐厅,真的不只是一个机械化上演演出的场所,相反它架起了人和人联结的桥梁,诠释了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在这里相遇、相识,然后有更多的故事发生。


第五系品牌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