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让城市生活空间沾染上了戒不掉的灵魂


前言 | Preface


西安城记


城市如同一条河流,

我们关注河流里的战争和刀光剑影

也关注河两岸的春耕秋收、匠人营园


建筑,是城市生活和空间的塑造者。人的一生,至少有80%时间在各种建筑物内度过。好的建筑,是实用的体现、是生活的空间,更是一道社会景观。


2018年,西安诞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现代建筑和空间:有摩天塔、有购物中心;有书店,有文化空间;有高端的国际酒店,也有不起眼的菜市场……这些建筑和空间的诞生,受到大家的极度欢迎,手机上的照片足以说明一切。


“建筑只是容器,核心内容是人文。”从这个角度讲,这些最有设计感的建筑和空间,正让西安变得不同。



现代都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已是寻常之物。当高度已不再是技术的难题,具有创造力和创意力的建筑设计,就成为摩天塔让人难忘的关键


迈科中心,创下我国建筑史上三个第一:第一个全钢构双子塔工程、第一个超百米异形空中连桥整体提升工程和国内第一个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框架-钢中心支撑核心筒-连体钢桁架”的结构体系项目。


这个集高端写字楼、国际五星级君悦酒店、精品配套商业于一体的综合体,每一个业态都创造出每个领域里的新标准



其实,作为“西安城市会客厅”,大雁塔不缺人气,缺的是一个能让市民和游客消费、休闲、购物和社交的室内场所。改造前的秦汉唐商业广场,糟糕的整体规划、不成体系的流线系统、单一的商业业态和文化理念的缺乏等,造成外部人潮汹涌、内部门可罗雀的“冰火两重天”尴尬境地。


西安大悦城,被业内称为全国商业改造难度之最:超2万㎡结构拆改,拔除200余根柱子,加固1400余根柱子……日客流量达28万,证实“盘活”的现实。


最佳书店-言几又旗舰店


近几年,“书香之城”的西安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书店,这让人感受到城市里新公共生活的新可能。


有人却表示:“网红”书店变成了拍照地。对此,我们认为结论太轻佻。举个例子,西藏有很多地方有经幡,在藏人眼中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缺乏书香的时代,每一次拍照,都不是让更多人感知到书的魅力和存在吗?


这个日本著名设计师池贝知子女士“中国首秀”,4500多平米,13万册藏书。它引发的轰动,证明了商业中心与文化空间的相互依存。


提名:西安钟书阁、阅己书屋、各大购物中心书店


难以想象,元旦假期,这个以“书峡”为主体的复合文化生活空间,竟然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儿童区,更是人满为患。


“书峡”一词,来自城记君与万邦创始人魏红建。当时,光线从玻璃穹顶透射下来,洒在蔚为壮观三十五万册藏书上。十八米高度的建筑体,就仿佛高耸的峡谷。想象着未来移动的电梯、熙熙攘攘的流动人群,我们脑海里浮现了四个字:书之峡谷。


这足以说明,在西安北部(含经开区),全民性的文化空间是多么匮乏。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城市并非没有消费力,而是缺乏相匹配的产品。


最佳城市街区-曲江创意谷


即使是在城市最黄金的地段,由于设计理念和操刀团队不同,其结果自然不同。这样的例子,在西安已屡见不鲜。


曲江创意谷,邀请了成都太古里的总规划+杭州良渚村民小镇的景观设计+国家大剧院的幕墙+台北101灯光设计团队联手操刀。360度环绕立体街区,将办公、公寓和酒店等11栋建筑相互连接,用现代手法再现了长安“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的城市盛景。


如果说,大雁塔的曲江是古老的唐朝曲江。那么,创意谷所在的城市板块,则是一个现代曲江。没有一个地标,区域必将沦为平庸。


最佳高端酒店-W酒店


国际级酒店,是城市重要的功能配套,往往位于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宴会厅、餐厅等配套,也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会议、商务和生活的聚集地。


西安W酒店,全国第五家W酒店,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米。它位于曲江池畔,整体建筑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巨大的“W”。这里,拥有380多间客房以及挑高达十余米的W潮堂,规模超越亚太地区其它W酒店。


当然,对于这座如此大胆和前卫的建筑,褒贬不一的声音未曾断绝。不过,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这里不需要一座庞大的、戴帽子的仿古建筑。


被称作“西安最低调的文物”,曾与“世界文化遗产”失之交臂——它就是西安的”隋唐天坛“,它比北京天坛早千余年。


在《这有可能是我在西安,见到“最低调”也是“最窝囊”的国宝》一文中,我们梳理了“国宝”的种种遭遇。也许,地下埋藏的文物多如牛毛,所以习惯了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西安天坛,也许就是现状最典型的例子。


2018年初,天坛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也许,它并不像其它公园那样占地面积巨大。起码,它已不在湮没在破旧的厂房之中。


最佳社区营建-建国门菜市场


城市生活的A面,是高楼大厦和光鲜亮丽的橱窗;它的B面,也许就是老城区那些寻常的市井生活。就比如,建国门内的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


它由城墙脚下的平绒厂改造所形成,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前提下,依托菜市场自身的日常生活气息,将持续进行“微更新”与“轻改造”,形成的一个承载老城故事、工业记忆和市井生活的有趣场所。


未来,将融入美食、民宿、咖啡、杂货、阅读、展览等元素,营造与展现“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


投稿邮箱:dddwbbb@163.com